Skip to main content
 养生知识网 » 养生人群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分享

2022年03月09日 22:17:0517890百度已收录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1989年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十条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亚健康定义: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即健康--亚健康--疾病。亚健康与其上游的健康之间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状态。同样,与其下游疾病之间也存在移行变化或重叠转台。这种移行变化是双想的,形成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亚健康处于中位,较之健康或疾病更为复杂。

  从男女亚健康前30项表现来看,前15项内容完全一致,仅排序略有不同,如男性前15项为:记忆力减退、对自己的健康担心、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燥、活动后疲劳、易激动;女性前15项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多梦、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疲劳、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集中、烦燥、精神不振、活动后疲劳、困倦、健忘、用脑后疲劳、易激动、虚弱、耐力下降。其中精神因素的项目占2、3以上。

  心理健康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心理健康也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老年朋友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老年人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规定,我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同是花甲之人,但却相差悬殊:有的身体健康,有的疾病缠身;有的老当益壮,有的未老先衰;有的壮心不已,有的万念俱灰。显然简单的从年龄或表面现象来划分老年人是很不科学的。

  四种方法:1、按年代年龄划分。

  2、按生理年龄划分。

  3、按心理年龄划分。

  4、按社会年龄划分。

  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衰老,弥补其不足。因此,一个人是否衰老,不能单纯看出生年龄,还要看生理年龄,尤其是心理年龄,人的心理状态对生活有很强的反作用力。所以老年人只要加强锻炼,不仅能使身体健康,而且能在心理上永葆青春。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理应受到更多关注。

  2、老年人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长寿和安度晚年的基础。

  4、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础。

  5、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

  您属于哪一类的老人

  心理学家把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大致归纳为九种类型。

  1、积极愉快型:这类老年人对生活、对工作积极向上,充满成功的信心。他们虽然不能像原先那样按时上下班,但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继续关心自己从事一生的事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仍在不停地努力取得新的经验,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脱离现代社会。他们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尽管他们的心理活动水平可能和生理活动水平不符,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甘为他人从事各项工作,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尊重及关心。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年人属于心理活动较为成熟的老年人。他们能理智地接受老年期的到来,顺应离退休后现实生活的变化,心情坦然自若,能合理地安排、处理来自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对生活能知足常乐,并能自觉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们往往选择力所能及且又十分感兴趣的活动采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没有“力不从心”之感。此类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寿者居多。

  3、关心健康型:特别关注自身的生理健康是这一类型的特点。唯恐体弱多病,甚至怀疑疾病已经侵入自身。为了对付疾病的威胁,保持身体健康,甚至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修身养性”,或者奔波于医院与药店之间,查体,打针,长年吃药进补,热衷于各种健身疗法。虽也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恐惧心理的影响,收效不大。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老年人有两部分:一部分确实有病,他们的特点在于夸大病情;另一部分则是基本无病,但千方百计要找出自己的毛病。这两部分老年人晚年生活都不顺心。

  4、解脱型:性格一向比较内向,离开工作岗位后把活动降低到更低水平是这一类型的老年人的特点。虽然他们对外界仍感兴趣,但是还是主动从各种人际关系中撤离出来,减少各种社交活动,不交新朋友,喜欢一个人情静在家,即使在公司里也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看书、听收音机或闭目养神。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很少求人做事。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年人希望早点脱离工作岗位,把脱离工作看成是躲避繁忙事务的避难机会。虽然有时也主动地开展适当的活动,但大多是被动地应付各种活动,这类老人依赖性强,要求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在生活上帮助他,所以比较愿意和子女们住在一起。他们乐于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争得别人的同情,借以获取情感上的满足。而一旦这种支持、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认为别人看不起他,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此类老年人多半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的人,而今虽然人老了,但仍然是壮志未酬心不老。他们从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也不愿意让别人谈论自己的年龄,对离退休反感,不愿无所事事,安享清福。他们尽量用忙忙碌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还是能干的人。

  7、冷淡型:此类型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本人对现状又无能为力。又因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使得他们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他们的内心往往感到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往最愉快的事和经历作为自己的一种乐趣。这类型的老年人和解脱型的老人相比几乎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更无兴趣。给人的印象是冷漠无情。

  8、自责型:回首过去的一生,自己很多理想都没有达到或没有实现,但却把这些失败都归于自己无能的结果,自我指责,自我蔑视,严重者有自我犯罪的感觉。

  9、愤怒型:此类老年人多数性格暴躁,经常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大动干戈,与人争吵不休,严重的可以动手打闹。他们疑心严重,把自己看作是外界环境的牺牲者,感觉似乎所有的人都和他过意不去,暗算他,对生活无乐趣。从来不责备自己,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人际关系极差,弄得别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从而使得自己越发孤独和怪僻。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六种需求

  工作:离退休、病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对这样的老年人如不给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又不能创造这方面的条件,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爱: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和睦: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年轻人尊敬、孝顺老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们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

  坦诚:老年人容易多疑、多忧、多虑、爱唠叨。他们喜欢别人征求他的意见,愿出谋献计。我们对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要以诚相待,说话切忌转弯抹角。

  求偶: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四、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忧郁感

  忧郁感是指老年人退休在家,由于过度清闲和其它原因,在生活上很容易产生不安和忧郁。

  【个案介绍】 陈先生,65岁,退休前是某机关干部。 陈先生现在美其名是享清福,实际上却是过着一种及其郁闷又乏味的生活。他的社会交际活动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亲戚朋友都发觉他比退休前颓废了,不但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而且还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回顾当年,无缘无故地就会伤感起来,大发感叹。每当这时,子女们一去开解,他就会逃回房间,独自发愁。有时看书、看电视时看着看着也会无端端地流泪叹息,多愁善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跟朋友们在一起,话语都少了很多,在交谈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的会走神发呆。甚至一件小小的事就可以使他担心好几天,有事没事老爱自言自语,或整天眉头紧锁,茶饭不思。

  【忧郁感的防治】

  1、陪伴解忧法

  2、社交活动疗法

  不满感

  不满情绪一般容易发生在子女关系紧张或自我社会价值不能实现的老年人身上。

  【个案介绍】

  孙女士,73岁,某工厂退休人员……

  略

  【不满感的防治】

  1、首先我们要提起他们对事物的平衡心态;

  2、家人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调整老人的心态,通过

  交流消除他们的不满 。

  神经衰弱

  神经症是指一组精神障碍,为各种躯体的或精神的不适感、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所苦恼。

  【个案介绍】

  郑女士,73岁。以前郑女士是一个很开朗的人。近一年来她变得很敏感,而且很怕光,白天从不敢出门;脾气又特别坏,平时连听到钟表的嘀哒声都感到心烦,老是说最近做什么事都不随心,家里人做事她也是总是看不顺眼;整天处于紧张之中,遇到一件小小的事就会感到手忙脚乱,做不成了就乱发脾气;事情紧迫时,由于怕做错事情,结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质量不高;有时会感到头皮及全身肌肉疼痛难忍,甚至会被别人不经意的脚步声惊出一身冷汗。家人要带她去看病她却死都不去。

  【神经衰弱的症状】 1、易兴奋 2、易疲劳 3、易烦恼 4、易激惹 5、易紧张

  【神经衰弱的症状】

  1、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2、培养良好的兴趣

  3、保持良好的情绪

  4、注意睡眠卫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a.保证睡眠时间

  b.注意睡眠质量

  c.按时睡眠

  d.克服不规则的睡眠

  5、加强体育锻炼

  6、要注意劳逸结合

  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过分关注,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经常述说躯体不适,反复就医,经各种医疗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

  【个案介绍】

  陈女士,56岁,退休教师,中专文化程度。陈女士的童年十分不幸,三岁时母亲因病过世。父亲整天忙于外而难以顾家,继母经常打骂她,使其总是提心吊胆。十岁时,父亲因事故丧生。继母改嫁后,陈由叔父抚养成人。初中时成绩很好,但迫于经济困难,报考了师范学校,后成为小学教师。长期以来,她非常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稍有不适,便去图书馆翻阅书刊对照检查一番,而且还爱对号入座。三年前,胃痛不止。陈女士在杂志上看到有关胃癌的资料,对照胃癌的症状,自己条条都有。可是去医院检查,却只是一般的胃炎,但是开来的药始终没有效果,胃一直在隐隐作痛。陈女士怀疑医生没有对自己说实话,吃药只是拖延时间而已。去年,她又发现自己心脏跳动加剧,不时有心绞痛,可是心电图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医生劝她放宽心胸,她却怀疑是癌症转移了,竟和医生吵了起来,坚持认为自己有病,要求住院治疗。

  【疑病症的防止】

  1、纠正性格缺陷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4、疑病发生在老年,对往事的追忆却涉及幼年的经历

  阿尔采莫氏病

  阿尔采莫氏病是痴呆症的另一种表现,该病使大脑细胞受损,从而使大脑中传递信息,尤其是负责存储记忆的介质遭受破坏。

  【个案介绍】

  蔡先生,81岁。近段时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说话不清楚,无目的,记忆力下降,出门不记路,也不会认人,就连身边很亲近的亲人他都认不出。明明是自己的女人站在面前,却还问旁边的人:“这个人是谁?”这次你跟他说了是他的女儿,下次他又不知道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常常对着这个人却叫出另一个人的名字,他分不清楚谁有是谁。老是糊里糊涂地说出一大堆不知所谓的话,经常在屋子里做一些无所谓的动作,搞得家里人都哭笑不得。有人说是蔡先生老了,现在这种行为是“返老还童”的表现。他还经常流口水,四肢僵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常出现错觉、幻觉,生活不能自理。

  【阿尔采莫氏的症状】

  1、● 一般症状。阿尔采莫氏病起病于50~60岁,少数发生在老年。记

  ● 忆障碍是本病的首发症状;

  ●语言障碍呈特殊模式,表现为找词困难和说话冗赘而空洞;

  ●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智能障碍,计算、判断力差,概括能力丧

  失,注意力涣散;

  ●患者面无表情、情感淡漠,或出现抑郁症状;出现妄想症状时,

  妄想不系统也不固定。

  2、神经系统症状。

  【阿尔采莫氏的防治】

  1、如果家中老年人患上阿尔采莫氏病,家里人就要尽力使老年人能保持良好、

  积极的心理状态。

  2、如果老人出现了阿尔采莫氏病症状,也不必惊慌失措。在治疗躯体疾病的

  同时,给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但一定要

  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为患者提供一个较为熟悉、易于定向的环境,包括有亲属的陪伴生活,环

  境中存在熟悉的物品等。

  离退休综合症

  所谓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个案介绍】 颜先生,61岁,退休干部,大学文化程度。一年前从某中学校长的岗位退下来。患者在副校长及校长职位上一干便是二十年,一直十分敬业,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虽然忙,但早已习惯了,所以临近退休时便开始出现失眠,退休手续一办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对退休后闲下来很不适应,因而总是烦躁不安,特别喜欢找人发牢骚。今天对李老师说现任领导哪件事做得不对,明天又对张老师讲学校里哪件事应该怎样处理,有时甚至愈说愈激动,竟然粗言频出,牢骚一件便是一两个小时,弄得老师们不胜其烦,一见他就躲避。大家都在纳闷:颜校长退休前并非现在这样,那时他做事有魄力,处理事情公平合理,颇受众人尊敬。 不仅如此,他在家里也一天到晚唠叨不停,只要是不顺眼的,他便要好好数落一顿,且容不得家人辩驳,若跟他斗嘴,他更来劲。 退休一年来,在身体方面,体重减轻了,而且比以前易患感冒,本来就有的慢性支气管炎常常急性发作,因病情严重住院就有四次。

  【离退休综合症的成因】

  1、平素工作繁忙、事业心强、好胜而善于争辩、严谨和固执的人易患退休综合症;

  2、缺乏处理家庭和个人生活的能力,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安排;

  3、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社会活动减少、生活单调、人际交往不良、不善交际、朋友少或者没有朋友的人,都容易引发离退休障碍;

  4、老伴身体不好或去世、家庭纠纷多、生活不安定等会加重心理障碍。

  5、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难适应离退休的各种变化。

  【离退休综合症的防止】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3、善于学习,渴望新知。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空巢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二、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

  三、躯体化症状。

  【个案介绍】

  叶女士,66岁,退休医生。她在一次体检时被怀疑得了胃癌,虽然最后确诊不

  是,但她越想越害怕,从此以后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这癌那癌,这辈子可就

  完了。最后,她极度消瘦,整天处于想死又怕死的状态,终因患上抑郁症伴有强烈

  焦虑症而住院治疗。

  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又恰逢一位同事得癌症病逝,受到刺激的叶女士再次

  发病、再次住进医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生给她进行了细致心理治疗,劝说她

  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坚信疾病不是害怕就能预防的,建议住她利用专长多做点工作,

  不要完全地休息在家,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病愈出院时,医生又同她原来工

  作的医院联系,安排一位老大夫出出门诊,做做义务咨询。目前病人还要吃小剂量

  的药,但身体、精神都已非常好。

  【空巢综合症的防治】 1、正确认识家庭发展的规律。在当今社会,子女“离巢” 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 2、正确对待孩子的“离巢”; 3、夫妻此时真正终身的伴侣; 4、加强与社会的交往; 5、开拓新的业余生活。

  【空巢综合症的成因】

  1、认识上的错误。

  2、感情上的错觉。

  3、固执的怀旧。

  4、情绪上的排外。

五、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做要到:一个中心,二个要点,三个忘记,四个有,五个要。

  一个中心,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样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二个要点,是指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1、潇洒一点,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走一回”呢?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5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门舍不得坐车,晚年生活质量不高。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2、糊涂一点,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捆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无聊琐事斤斤计较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

  三个忘记,是指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1、忘记年龄,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快乐老人——宋书如,从“日历年龄”来讲,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经82岁了。但是,如果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维活跃,身手敏捷,活动自如。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

  2、忘记疾病,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的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着医学书籍自己“找病”。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来。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

  3、忘记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有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怀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长寿老人的凋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四个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1、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2、有个老窝,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3、有点老底,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有几个老友,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五个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1、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2、要俏,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3、要笑,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4、要跳,是指经常活动。适量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所以,有的专家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

  5、要聊,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夕阳无限好 青春未嫌迟!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